錦州,位于遼寧省西南部、“遼西走廊”東端,西連京津冀,南臨渤海,北依松嶺山脈,是環渤海沿岸的一顆璀璨明珠。
錦州是一塊大自然垂青的沃土,這里山林秀美,河海壯闊,交通迅達,物產豐饒;錦州也是一塊滋養文明的圣土,這里生息悠遠,文化厚重,民風質樸,賢達輩出;錦州更是一塊創造歷史、鍛造英雄的熱土,積淀著勇于勝利的紅色基因,這里正在演繹著圖強振興、再續榮光的火熱事業。自然之秀美、文化之大美、氣質之壯美,構成了錦州這座遼西區域中心城市和美麗宜居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港口城市的獨特符號。
錦州曾先后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十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 “2020中國領軍智慧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稱號。
錦州歷史悠久,人文厚重,擁有2100年建城史,遼代因盛產錦繡而得名,是著名的明清松錦大戰古戰場。中原文化與北方游牧文化在這里交融輝映,源遠流長。
錦州總面積10301平方公里,總人口310萬。全市下轄北鎮、凌海2市,黑山、義縣2縣,古塔、凌河、太和3個行政區以及濱海新區(國家級開發區)、松山新區(國家高新區)2個經濟區。全市現有 12 個鄉、55 個鎮、32個街道辦事處,246 個社區、1104個行政村。
錦州是遼寧西部區域中心城市。錦州是連接東北與華北的交通樞紐,京哈鐵路、錦承鐵路、秦沈鐵路客運專線和京沈、錦阜、錦朝高速公路在境內縱橫交匯,錦州灣機場是遼西唯一一座國際4C標準的民航機場,目前已開通國內航線5條,通航城市達到10個,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萬人次,形成了空港、海港、鐵路(高速鐵路)、公路(高速公路)、輸油氣管線齊全的立體交通網絡。錦州商貿物流業發達,是遼寧省三大物流中心之一和遼西地區物資集散地及商貿中心,批發零售貿易額居遼西之首。錦州物產豐富,蔬菜、生豬、禽、蛋產量居全省前列,錦州小菜、溝幫子熏雞、北鎮葡萄等地方特色產品享譽海內外。
錦州是東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錦州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被國家命名為“新興工業地區”,創造了新中國第一支半導體晶體管、第一根錦綸絲等21項中國第一的產品。近年來,錦州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全力推進“8+3”產業發展,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培育壯大精細化工、光伏及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新材料及節能環保、裝備制造、電子及半導體、大數據等8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石油化工、冶金、農副產品加工3大傳統產業,總投資6億元的神工半導體級硅制品生產項目、總投資13.2億元的天工半導體硅晶拋光項目、總投資12億元的常州北美新材料集團年產10萬噸有機顏料等一批高質量項目相繼落地開工并竣工投產,為錦州振興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錦州是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港口城市。錦州海岸線124公里。錦州港是中國沿海最北部一類對外開放商港和中國首家AB股上市股份制港口,腹地覆蓋東北西部、內蒙古東部乃至蒙古國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現已建成港口泊位27個,錦州港30萬噸航道疏浚工程正在加快推進,北煤南運重要出海通道和我國內貿散糧中轉第一大港地位進一步鞏固。2020年,錦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0641.2萬噸、集裝箱吞吐量164.3萬標箱。目前,錦州正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全域轉身向海,充分發揮錦州港的龍頭作用,依托遼寧西北部、內蒙古東部鐵路等重要交通干線形成的經濟軸帶,全力推進東北陸海新通道建設,努力打造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東北亞地區合作的出海口,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錦州是充滿活力的科教文化旅游城市。教育、科研實力居遼寧省第三位,現有渤海大學、遼寧工業大學、錦州醫科大學等高校9所,中等職業學校9所;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3家,省專業技術創新中心33家,省重點實驗室22家,院士專家工作站13家。醫療衛生事業基礎雄厚,現有三級以上醫院9所,其中三甲醫院4所。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0個,京劇、評劇、歌舞、雜技、木偶等專業劇團5個;擁有筆架天橋、醫巫閭山、萬佛堂石窟、遼沈戰役紀念館等眾多知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目前,正在全力推進小凌河、女兒河、百股河“三河共治”,北普陀山、南山、紫荊山“三山共建”,中環、外環、沿海經濟帶“兩環一帶建設”,著力打造“山、海、河、城”交相輝映的生態宜居城市。
錦州市職工服務中心(錦州市工人文化宮)版權所有
遼寧華睿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
遼ICP備09011782號-1 遼公網安備 210703020001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