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2萬元!黑土區侵蝕溝治理新突破!
3月26日,黑龍江省樺川縣、拜泉縣黑土區侵蝕溝治理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及碳匯交易在哈爾濱市簽約。松遼委副主任郭海,黑龍江省水利廳副廳長吳志宏,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耀斌、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竇鵬輝參加簽約儀式。
本次交易涵蓋物質產品、經營權轉讓、碳匯產品三類侵蝕溝治理水土保持生態產品,總交易金額達682萬元,交易內容全部來自于黑土區侵蝕溝治理成果,填補了黑土區侵蝕溝治理水土保持生態產品交易空白,其中碳匯產品交易為松遼流域“首單”。
樺川縣率先完成全縣侵蝕溝治理,實現了“整縣動態清零”目標。本次交易,通過整體出讓侵蝕溝治理后“綠色資產”的經營權、出售碳匯產品,完成總交易額188萬元。交易完成后,侵蝕溝將由購買方進行專業化統一管理,有助于強化治理措施,提升治理成效,可有效解決鄉鎮、村屯分散管護不及時、不到位的問題。拜泉縣則作為松遼流域唯一的全國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開展水土流失治理。多年來,拜泉縣始終堅持生態治溝理念,經過不斷探索實踐,形成了以“連續式柳編跌水”為典型代表的治溝“拜泉模式”。本次交易中,該縣的灌木柳、碳匯等生態產品價值達494萬元,其中472萬元交易額的灌木柳將繼續投入到侵蝕溝治理中,真正實現了“以溝治溝”的生態治理良性循環。
近年來,松遼委高度重視黑土區水土保持工作,多措并舉推進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通過“規劃引領+動態監測+技術支撐”的管理體系,推動系統治理、溝坡兼治、生態治溝。2017年以來,累計治理侵蝕溝5.8萬條,積極指導推進水土保持投入循環機制建設,成功培育4個典型項目,實現交易金額1089萬元,實現“治理—交易—再投入”的良性循環,為黑土地保護注入持續動能。本次交易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實踐,進一步拓寬了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對探索建立水土保持投入循環機制具有示范意義,為松遼流域其他地區開展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和碳匯交易提供了寶貴經驗,通過“兩手發力”機制,在更大范圍內推動水土保持工作與生態價值實現的有機結合,有力促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松遼委,黑龍江省水利廳,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佳木斯市人民政府,樺川縣人民政府、拜泉縣人民政府以及相關單位領導和代表參加簽約儀式。